羊皮褂盛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小黑箐镇。该镇位于会理市城西南面,距县城56公里,全乡面积77.33平方公里,辖茨竹、白沙、红凉、大梁、矿山、大凹6个行政村,35个村民小组,人口5949人。总人口中以彝族为主有5771人,占总人口的97%。这里海拔1642—2979.70米,因境内林木茂密苍翠,山箐内的山峰碧绿而深黑,故称小黑箐。境内属暖温带山地气候,其特点是冬季寒冷,春夏季多风,秋绵雨。该乡的林木茂密的环境、寒冷多风的气候为羊皮褂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羊皮褂大概是彝族最早的服饰,是彝族繁衍生息的时候就有了,因为彝族依山而居,家家户户都养羊,并且以前吃羊肉不吃羊皮,于是就把羊皮做成了羊皮褂用作保暖,后来发现羊皮褂不仅能保暖还能用作劳保等功能。唐代《地理志》对当时西南夷人的描述是“男女悉披生羊皮”,由此看来羊皮褂从唐代开始便已经是彝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,尽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以及服饰均发生重大改变,然而穿羊皮褂的习俗至今仍未改变,无论男女,多在普通的服装上外加穿一件羊皮褂,如今在我国的彝族集居区,穿羊皮褂之俗仍尤其盛行。
一件羊皮褂须用两张上好的羊皮,稍加剪裁,缝边而成。领褂、对襟、无袖、无扣,长至臀下。羊皮褂以毛长、色黑为贵。
识别二维码加入大会理网粉丝群
转发该信息到朋友圈可赚阅读佣金